保持苗圃的土壤肥力对于苗圃建设尤为重要。一是轮作与休闲。保定三和苗圃地经过一定年限培育苗木后,轮作或休闲1年。轮作是在苗木出圃后,种植1年农作物或培育与前茬苗木不同种类苗木,一般以种植绿豆、黄豆等豆料作物为好。秋季作物收获后,结合施基肥进行耕耙,整平耙细,翌年春季再进行育苗生产。苗木换茬一般有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交替、浅根树种与深根树种交替、培育大苗与培育小苗交替等形式。休闲时将土地闲置,待雨季将地上的杂草翻压在水中,任其腐烂以作肥料[1].二是合理耕作。耕作包括整地与中耕2个方面,苗圃整地最好进行秋耕秋耙,也可秋季起苗后随即耕耙。如必须春季整地,宜在土壤化冻达一定深度时方可耕地,整地深度一般以30~40cm为宜。苗圃地耕后要耙透耧细,消除草根、石块及树根,且无大土块;中耕要选择最佳耕作时间,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中等偏上时进行[2].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凋萎含水量并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%时最适合耕作,砂壤土不超过22%,轻壤土不超过30%,重壤土不超过37%,土壤过湿严禁耕作。 随着城市园林、公路绿化等市场需求的增长,苗圃发展前景较好,但在苗木生产中因群众缺乏科学指导或受短期行为影响,致使苗圃的苗木质量、产量问题突出。大苗移植的成败关系到苗圃成功与否,因此需精心策划、科学移植并加强后期管理。 大苗出圃要掌握好随挖、随包、随运、随栽的原则。一般大苗出圃时需带土球,且土球要用草绳包扎.如挖运裸根苗,必须将根系沾上泥浆,并包上湿草再装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