拥有一个美好的绿化环境是居住空间质量的重要标志,它不仅有着净化空气、丰富景观的作用,同时也是居民的交往空间和活动场所,打破了多年老式住宅那种"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"的局面,增进了邻里的交往,扩大了"家"的范围。
目前按国家有关规定,对小区绿化环境的选择有四点标准:1、小区要封闭管理。保证小区绿化环境是为所在小区居民服务的,增进居民的领域感,保证小区环境的安全与安静。2、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。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%,旧区不低于25%,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0.5平方米/人,小区不小于1平方米/人;同时绿地还要有充足的日照时间,满足居民区活动的要求,所以成片的绿地就应满足不少于1/3的面积在标准的日照覆盖范围之外。3、绿地应接近居民住宅,以便观赏使用。4、绿地空间应包含一定数量的活动场地(如儿童游戏场),并布置坐椅、铺装地石等设施,以满足居民休息、散步、运动、健身的需要。
近年来,房地产市场上有些项目开始打出“生态型住宅小区”的字样,但购房者对“何谓生态型小区”并不了解。为了满足购房者的需求,笔者专门请教了有关专家。
据有关专家介绍,所谓生态住宅,就是通过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、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,将小区建成一个生态系统,通过设计小区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多种物态因素,使物质、能源在小区生态系统内部有次序地循环转换,并与自然生态相平衡获得一种高效、低耗、无废、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居住环境。专家认为,从规划上看,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、单体空间组合、房屋构造、自然能源的利用、节能措施以及绿化系统的设计,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目标。具体设计上,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、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,同时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,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更深层次的作用,如隔热、防风、防尘、防噪音等。房屋的建造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,注重节省能源,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。据笔者了解,时下一些楼盘虽然打出了生态楼盘的概念,但都只是在高绿化率上大做文章,把绿化当做生态住宅的惟一指标。其实,这些小区充其量只能是“生态型”住宅小区,离真正意义上的“生态住宅”还有很大距离。因此,现在的广大购房者在购房绿色、生态住宅时,一定要弄清楚该项目的绿色、生态包含哪些内容,开发商所说的绿色、生态是否真能达到无害或少害、节能、无污染等,并尽可能在购房合同中加以确认。
相关阅读:
|